阅读排行
-
-
一个“乳房冰冻”带来的思考
最近冰冻值班碰到一个病例,冰冻诊断极易掉入陷阱,与大家分享。【病史】患者,女,53岁,因“发现左乳肿块5年余”入院,患者5年余前无意间触及左乳一约蚕豆大小肿块,当时...
-
-
肺部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干货版(一)
肺部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一组异质性病变,具体体现在形态学表现、临床特征及生物学行为都有所差异。新版的肺肿瘤WHO分类对该组肿瘤做了更新,主要是想尽量和其他器官及系统...
-
头颈部病理十大-梭形细胞病变十大(一)
近日,《Head Neck Pathol》杂志组织发表了十篇以“Top 10”为题的头颈部病理鉴别诊断综述性文献。这组文献每篇针对一个或一类病种,详尽讨论其鉴别诊断中的十个病种或十个问题。这一系列文章的总结性很强,对临床病理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
-
-
【菲兰R&D】一份来自德国某病理研究所的报告
摘要割伤和针缝伤对于病理学家和验尸人员均构成潜在的致命威胁。我们从2002年至2007年在一家大型德国病理研究所评估了此类伤害,并分析了使用防割手套对这些伤害发生率的影...
-
-
宫颈癌前病变的命名及分类
通过几十年研究已经明确了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HPV病毒感染密切相关,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广泛开展,明显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很多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被发现,准确的病理诊...
-
-
文献速递:肺非黏液腺癌中的贴壁生长VS浸润(二)
干扰判读的相关特征表3. 可干扰浸润性判读的特征图例赏析图1. 不伴广泛上皮增生(extensive epithelial proliferation,EEP)(A)和伴EEP(B)的肺组织医源性塌陷。图2. ...
-
-
病理学知识点汇总
1.高血压病时的肾脏病理变化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2.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3.不属凝固性坏死的是--脑。注意“属于”的有:(1)子宫;...
-
病理相面术之非典型纤维黄色瘤(一)
从形态学判断的角度来说,病理就是“相面术”:通过细胞形态和结构等特点,做出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判断。大多数情况下,这一判断是靠谱的,如恶性肿瘤常见“核浆比升高”、“病理性核分裂”等;不过也总会有些“另类分子”,如非典型纤维黄...
-
-
绝经后的子宫内膜息肉是浆液性癌的罪恶之源(二)
微小子宫内膜浆液性癌与子宫内膜息肉的空间关系密切子宫内膜活检及子宫切除标本中,常见子宫内膜息肉;据估计,绝经后女性中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为20%。组织学上,绝经后...
-
-
头颈部病理十大-嗜酸细胞病变十大(二)
鉴别诊断及图例赏析4.嗜酸细胞亚型的黏液表皮样癌(涎腺实性肿瘤,有时为囊性)很多黏液表皮样癌中会有不同程度的嗜酸细胞化生;嗜酸细胞亚型是指主要为嗜酸细胞构成的病例...
-
-
分子时代学病理-SWI/SNF缺陷型鼻腔鼻窦癌(二)
SMARCB1缺陷型鼻腔鼻窦癌1.SMARCB1缺陷型鼻腔鼻窦癌2.SMARCB1缺陷型鼻腔鼻窦腺癌SMARCB1缺陷型鼻腔鼻窦腺癌属于SMARCB1缺陷型鼻腔鼻窦癌的罕见亚型,是指存在明确的腺样分...
-
-
头颈部病理十大-颌骨囊性病变十大鉴别诊断(三)
颌骨囊性病变鉴别诊断及图例赏析一、牙源性囊肿3.牙源性角化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是一种特殊的发育性牙源性囊肿,以往对其分类是有争议的:最初仅称为囊肿,世界卫生组织中将...
-
-
头颈部病理十大-口腔溃疡淋巴增生性病变十大鉴别诊断(三)
鉴别诊断及图例赏析5.创伤性溃疡肉芽肿伴间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创伤性溃疡肉芽肿伴间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舌部深溃疡,属于良性自限性疾病。该病临床表现为快...
-
-
皮肤和软组织错构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摘要:hamartoma(错构瘤)一词来源于希腊语hamartanein,意为“错误”(to err)或“缺陷”(fault),后缀“-oma”表示“瘤样病变”。错构瘤常出生时就存在,也可在生长...
-
2011年全国病理技术新进展研讨会纪要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技术学组第十届全国病理技术学术会议于2011年9月16-21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召开,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共226篇,来自全国各地的病理技术工作37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上第九届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技术组组长丁华野教...
-
-
小细胞,大作用-细胞学判读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二)
小细胞,大作用-细胞学判读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一)小细胞,大作用-细胞学判读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三)三. 细针穿刺标本中细胞具有嗜酸性特征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判读实...
-
-
读文献,学病理-脾脏部分病种学习(四)
炎性假瘤简介脾脏的炎性假瘤是一种发生机制还不确定、鉴别诊断也有部分困难的让人困惑的病种。以往有人提出这一病种是否有肿瘤性病变的特征,但目前还是将其视为反应性病变...
-
-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1例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28岁。入院前1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解稀大便,症状逐渐加重,每日解稀大便由2-3次增长为4-5次,量不多,无肛门坠胀等不适。入院后行专科查体:腹部平...
-
-
李维华教授讣告
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李维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2月6日在京逝世,享年87岁。李维华教授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医学院,先后在解...
-
-
免疫组化大数据之胃肠道上下鉴别
免疫组化已成为病理诊断的重要工具。对胃肠道病理诊断来说,免疫组化在确定腺癌来源方面意义重大。不过,免疫组化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总是萦绕在我们病理医师面前;临床...